找到相关内容350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常受饥饿之苦,绝大部分饿鬼都是这类。生于饿鬼道的原因,除了共同的恶业以外,主要是由于心吝啬而多贪欲,不肯施舍助人,偷盗、见难不救等造成的。  饿鬼在饮食上的障碍有外障、内障。外障,是肚子很大,脚却很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奉行十善业,戒除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绮语、恶口、两舌、贪欲、嗔恚及邪见,以这些准则来规范自己身体、语言及思想上的行为。我们跟佛都是一样的本性,都具有佛性,为什么在六道轮回不止?就是因为我们被无明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人间佛教的建立

    国法,并且能受到社会的尊重,人天爱戴,天龙护持。   十善业也是德行的根本,十善业就是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欲、不嗔恚、不邪见。   十善业在大乘佛法中,属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569460.html
  • 佛道与佛戒关系的浅说

    丝毫不动,广用性恶化度刚强众生。修善恶既即性善恶,修善恶何尝断。诸佛故圆满真善妙德。福德庄严、智慧庄严、为两足尊。  《摩诃止观》卷二之四,谓若人性多贪欲,秽浊炽盛,虽对治折伏,弥更增剧。——但恣:趣向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669585.html
  • 律相感通传

    。诸天贪欲所醉。弟子以宿愿力。不受天欲。清净梵行。偏敬毗尼。韦将军童真梵行。不受天欲。一王之下有八将军。四王三十二将。周四天下。往还护助诸出家人。四天下中。北天一洲少有佛法。余三天下佛法大弘。然出家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969602.html
  • 《八大人觉经》之翻译与流传问题

    纂卍续藏》页码 初、无常无我觉 (S37.737b) 初、觉身心无常观念真常 (S37.740c) 二、常修少欲觉 (S37.737c) 二、觉贪欲为苦观念少欲 (S37.741c) 三、知足...

    黄国清 释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4569815.html
  • 佛教的“如来藏 ”思想与婆罗门教的“我”的观念

    认为众生身中有如来藏,认为如来藏虽为贪欲恚痴及不实妄想尘劳所染污,但却是自性清净的。《楞伽经》将如来藏与唯识思想联系起来,认为如来藏由于可为无明或虚伪恶习所薰,因而也可称为识藏。这识藏也就是人的诸种识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26983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

    他们说,中国人性格谦和,讲究仁义,因此孔子主张礼义教化。外国人禀性刚强,贪欲好斗,因此释氏制定五戒科条。中国为礼义之邦,中国人不应该放弃懦学而接受外来的佛教。佛教徒则多用儒家推崇之圣贤不乏出自外族之人来...

    魏承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4570090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二辑(2)

    贪欲盖者,欲界之乐粗浅,今得初禅细妙,以胜夺粗,故能离五欲;离嗔者,欲界苦缘逼迫故生嗔,得初禅时,无有诸逼迫,乐境在心,故无嗔;能离睡眠者,得初禅时,身心明净,定法所持,心不昏乱,触乐自娱,故不睡也;...猛挥猛砍说:“此是真!此是伪!”“此是佛法!此非佛法”砍来砍去,好像自己代表斩妖除魔的天神,而众生依旧是众生,不但拯救不了,也听不懂三法印是什么东西。众生的心永远顺著贪欲在执取,如没有运用四悉檀的教学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37022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五辑

    ,目不斜视或转睛,手不无事挥舞或于身上乱抓,或逗弄他物。  (3).言语柔顺─得定的人,音声轻柔和缓,非有必要,不会打断他人言语,亦不于众中喧哗。  (4).知足少欲─得定的人,贪欲逐渐淡薄,虽然处于...。然而,如今佛舍利、菩萨及高僧舍利匹满世界,为何人心愈混浊,世界劫难有增无减?凡夫众生供养舍利的目的在求个人福报,贪欲无穷,舍本逐末,早已完全远离佛法的熏习,纵使舍利十方灵异,又有何用呢?  五、结语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770231.html